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乡村振兴正成为新时代的壮丽画卷。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应运而生并施行。这部法律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也为广大农民朋友带来了福音。近日,虹口律师对这部法律进行了详细解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亮点和要点。
《乡村振兴促进法》共分为十章,涵盖了总则、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组织建设、城乡融合、扶持措施、监督检查以及附则等方面。这部法律旨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产业发展方面,《乡村振兴促进法》强调发展农业产业,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同时,国家还鼓励和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此外,该法还明确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方向,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统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加大乡村教师培养力度。此外,该法还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文化繁荣方面,《乡村振兴促进法》强调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文化体育生活,倡导科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优秀农业文化深厚内涵,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生态保护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要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采用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等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在组织建设方面,《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同时,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的作用,实现村民自治和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布局,逐步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国家还鼓励社会资本到乡村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型项目,鼓励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
在扶持措施方面,《乡村振兴促进法》强调国家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保障用于乡村振兴的财政投入,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同时,国家还鼓励创新投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乡村,为乡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监督检查是确保《乡村振兴促进法》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评价制度、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乡村振兴促进工作情况,并接受上级人民政府的监督检查。
总之,《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虹口律师表示,这部法律将有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